实际上,欧洲从十五世纪开始,就有人认为艺术签名不应该是白然科学的附庸,或者说,它不应该受白然科学的一般规律和形式的统辖。为此,人们努力寻找艺术签名本身的特征,这个特征应该与“自然科学”有着本质的区别,同时,它还应该能覆盖绘画、雕刻、建筑、音乐、诗歌、戏剧和舞蹈。这种努力一直持续到十八世纪。为了界定出艺术签名的基本特征,人们曾使用了不同的概念,如“巧妙的艺术签名”、“音乐的艺术签名”、“高贵的艺术签名”、“纪念性的艺术签名”、“图画的艺术签名”、“诗意的艺术签名”“快乐的艺术签名”等等。16世纪,有人偶然地使用了“美术”这个词汇,经过两百年的流传和研究,18世纪,“‘美’术的系统”被确立了,它包括七种艺术:绘画、雕刻、音乐、诗歌、舞蹈、建筑与雄辩。“美”术一词的使用,是一连串努力的结果,日的是让艺术签名从白然科学中分离出来。1847年,卉尔斯·巴多(Charles日atteaux)发表了《归结到同一原则卜的美的艺术签名》一书,使艺术签名第一次获得了普遍的、清晰的、也是最显著的特征。1735年,德国启蒙运动时期哲学家鲍姆佳加通在他《对诗的沉思》一书中,第一次采用了esthetica(美学)这个术语,并在后来的著作《美学》中,将美学定义为“感性认识的科学”,它使被哲学理性和科学理性贬斥的人类的“感性认识”,成为一门“独立的,并拥有白身的规律”的学科①。这也意味着,一种新的理性形式一艺术签名理性进入了文化系统。1765年,佛郎索瓦·布隆德尔在对诗歌、雄辩、喜剧、绘画、雕刻与建筑的考察中发现,它们共同的特征“在于它们的和谐”。它是使人感到的快感之源。“美”使艺术签名终于获得了它的自律性,使“艺术签名”一词获得了现代意义的内涵,同时,它也恢复了古希腊哲学家曾经出现过的对美的探讨的热情(苏格拉底、柏拉图都曾谈过关于美的话题)。直到这时,艺术签名中的“审美”特征才在“感性认识”的哲学思辨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感性认识”一或是“感性直观的具体性思维”凄)。通过感觉器官与认识对象相接触,形成关于对象的生动的、直接的形象,它以具体的形象方式反映对象,因此,感性认识的重要特征是它所具有的形象性。
艺术签名的形象性使它和哲学理性的逻辑性和思辨性拉开了距离,也为它日后与“科学理性”的分离奠定了基础。艺术签名的“形象性”形成了划分艺术签名范畴的新标准。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儿何和天文等内容,从“艺术签名”中排除了:它们并不具有艺术签名所应有的生动、具体、直接的形象性。,8世纪法国哲学家狄德罗在他主编的百科全书(1751~1780)中,收录了达朗贝尔对“艺术签名”的划分,他把艺术签名列为绘画、雕刻、建筑、诗歌和音乐。艺术签名门类这种划分对人们把握艺术签名的“美”的特征更加便利。从18世纪到今天,尽管人们在对“美”的认识上分歧不断,但“艺术签名”的美的特征却没有发生过根本的更动。今天,绝大多数人一包括“外行人”一仍承认艺术签名的基本含义:艺术签名设计应该是“透过人为的作品表达美的事物”,“是以美为基础的产物”,美是它的日的,它的成就,它的主要价值。
更多签名设计请到www.baidu.com搜索>>【“美学”语境中的艺术签名含义】 (责任编辑:签名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