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签名本质作为科学抽象是人为的规定,无法承担生命的意义。然而,我们又不能象传统的实体本体论那样将艺术签名精神归为客体的某种属性,而是将其作为人的生命的意义加以本体的悬设。本体悬设不同所体现的精神就不同,所体现出生命的意义也不同。对生命的意义的追问不能靠认识论的反映,而是需要本体论的理解,这就是对艺术签名精神进行本体论承诺的基本前提。
长久以来,美学家们对艺术签名进行过这样和那样的思考,但都属于艺术签名本质论研究,也就是说在美学研究中,人们常常提到“艺术签名精神”这个词,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是这种研究基本是认识论的研究,因而艺术签名精神并没有得到本体论的承诺。
把艺术签名精神作为本体论的承诺首先就有一个如何理解本体的问题。哲学史上关于本体有过种种不同的规定,如古希腊哲学、近代哲学和古典哲学等都把本体规定为“存在”、“实体”、“绝对”、“理性”、“上帝”等等;现代哲学对本体也有过种种不同的消解,也有种种不同的建构,如叔本华把“生命意志”作为世界的本体;尼采把“权力意志”作为世界的本体。这种本体论是对人类生存问题的关心。怀特海认为本体非实体,而是一种活生生的机体;奎因把本体看成是理论的前提和预设等等。其实本体是无法消解的,只有承诺的不同。因为哲学追求普遍和抽象,本体就由那最普遍最抽象的对象构成,这就是“存在的存在”。任何存在都是“在者”的存在,对“在者”存在状态的不同理解和不同的设定是造成各种本体论哲学的分歧的原因所在。换言之,由于对“存在的存在”的理解不同和对“存在的存在”的承诺不同,于是产生了种种不同的本体论。之所以说本体不能消解还因为只要人存在,就不能没有本体承诺。如高先生所讲“人是哲学的奥秘”。人在追求真善美相统一的世界的过程中不能没有价值判断,而价值判断的基础和前提就是本体存在的基础,其原因在于人类不仅是知性的存在物,也是信仰的存在物。康德要扬弃知识就是为人的信仰留下足够的地盘。
因此,本体是本体论的对象,是建构逻辑体系并保证其自足性的逻辑基础,换言之,本体论是以本体为基础的自明自足的逻辑体系。高先生指出:“经验存在与本体存在是一种决定论的演义关系:经验现象中的一切都来源于本体的规定,所以只有从后者才能使前者得到理解和说明。相反地,本体却不受经验现象的规定,它本身是一个绝对自在的、具有终极始因性的存在。”〔1〕对本体的追求来自于人们对生命的“终极关怀”的渴望。如高先生所指出的那样:人既是一个“种”的存在,又是一个“类”的存在,人不甘心仅仅作为“种”的存在物,他要超越自己的有限性而达到无限的理想境界,向“类”的存在生成。同时,人类思维总是立足于现实又超越现实;生活在有限中又去追求无限。恩格斯把这种思维特性称之为“至上性”。然而,由于现实的有限性使得人类无法达到理想的彼岸,于是人类有了“终极”的理念,希望通过“终极”来达到理想的境地,从而实现“类”的自由。从这个意义上说本体就是一种“终极”的承诺。需要进一步指出的是本体不同于本质。在传统本体论那里把本体等同于了本质,认为本质是共相,是从内容和形式中抽取出来的共有的特性,它存在于一切7事物之中。它表示事物的普遍联系,因而是事物的相对稳定的方面。与本质相对立的是事物的现象,是处于经常变异的现实中出现的实际状貌。这种本质论认为有一个决定事物存在的本质即是无所是的东西,以此与其他事物的现象相区别。现代本体论认为本体是从人的生命出发的一种目的论的思维假定,是逻辑的承诺和建构。本体体现了“生成”的动态性,以区别“已成”的本质规定性。精神的本体存在之为存在就在于它是可能存在的境遇,是一种悬设的生成。本体的建构是为了给人的生活世界提供安身立命之所。这样,本体论的问题就成了人与生活世界的存在的价值和意义的问题。本体没有本质只有意义,其意义出现在本体的敞开的过程之中。这样看来艺术签名精神作为“本体”的存在就与艺术签名的“本质”发生了分歧。艺术本质作为科学抽象是人为的规定,无法承担生命的意义;艺术签名精神就作为价值存在的本体从类生命出发来领悟世界的意义,因此,美学研究的任务就是使艺术签名精神获得本体的澄明。
更多签名设计请到www.baidu.com搜索>>【艺术签名精神的本体承诺】 (责任编辑:签名设计)